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工商联简介 . 公告通知 . 新闻中心 . 基层商会 . 政策快递 . 民企动态 . 财经资讯 . 光彩事业 . 我要投稿 .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讨交流 关闭窗口
探索创新金融机制,服务非公经济发展
发布人:连城县工商联 发布时间:2017/11/10 浏览次数:1214

 

非公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了GDP的60%、就业的80%和税收的5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017年初,以连城县为调研样本,就金融机构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如何创新金融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进行调研。
    一、连城县金融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连城县紧紧抓住“全省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有利契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金融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各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对非公经济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政府方面
    1.推进金融体系多元化建设。
    一是科学稳妥实施“引银入莲”工程,出台兑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十二五期间共引进中国银行、杭兴村镇银行和泉州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多方面、多渠道扩大信贷投放总量。二是推进“引银下乡进村”工程,建立灵活多样的村级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商业银行增加服务网点,延伸窗口服务,全县245个村(社区)实现小额支付便民点全覆盖。三是加快弘元小额贷款服务有限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发展。四是积极加强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争取在连城县设立机构网点,2016年底,成功引进兴业证券公司在连城设立了分支机构。
    2.搭建政银企合作服务平台。
    一是为解决该县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问题,在龙岩市率先建立了“连城县金融与企业信息综合服务网”平台,该平台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等方面信息资源,集金融政策信息权威发布、金融产品在线展示、企业信息在线查询与融资需求在线发布等功能融为一体,为银企合作建立一个方便、快捷、适时、有效的沟通平台,截止2016年底,信息平台已有22家金融机构入驻,累计有283家企业应用信息平台与银行进行对接,提出贷款申请金额27.54亿元,对接成功246家,放贷金额25.78亿元,企业通过信息平台申贷获得率为94.25%。二是每年举办一场政银企推进洽谈会,精准推动政银企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题,2016年,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等52家企业与连城县内银行成功对接,授信金额达5.17亿元。三是举办“当县域产业遇见资本——连城县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研讨会”,成功让龙岩百雀羚南方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中国银行连城支行、信用联社等县内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3.优化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开展限期清收公职人员逾期贷款和担保形成不良贷款工作,启动失信惩戒机制,截止2016年底,连城县共收回公职人员逾期贷款和担保形成不良贷款394人次,总金额2626.13万元;二是开展“信用连城”创建活动。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以及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截至2016年底,依托县农信社建立农户经济档案73742户,占目标客户数的137.08%;全县共有信用户6123户,实现每个乡(镇)均有信用村;三是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稳定县域金融秩序。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化解企业信贷风险的十条措施》,严格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做到“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地一策”,及时研究化解当地企业信贷风险,维护信贷资产安全;四是严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严厉打击国家公职人员和金融从业人员参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4.推动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了连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为2.5亿元,主要业务是对该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进行担保,自成立以来,累计担保563笔17.6亿元,截止2016年底,在保余额为3.7亿元;二是成立了农村规模经营担保贷款办公室(简称基金办),规模为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以来累计为556家农业规模经营业主提供贷款担保约2.91亿元,目前在保贷款73笔金额1643.7万元;三是设立了“中小微企业还贷应急资金”,规模为2000万元人民币,开展对有市场前景、流动资金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过桥”转贷,直接缓解企业还贷资金压力,间接遏制银行的“收贷”“压贷”行为,自2014年9月建立来已累计使用59次2.08亿元,保障企业31家。四是多渠道解决农业贷款担保问题,建立了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保险公司保证保险为保障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2015年作为龙岩市试点率先启动,合作银行农业银行向17户农户发放贷款405万元);成立了村级(合作社)融资担保基金(基金采取村民出资,政府注资、能人捐资,实行封闭运行、动态管理,为村民、合作社成员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截止2016年底,全县已有17个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总规模863万元,累计提供担保 402笔3739.02万元)。
    5.拓宽非公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制定《连城县鼓励和支持企业赴“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交易若干意见》,鼓励非公企业赴“新三板”、海峡股权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等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直接融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170万元的奖励,提升企业参与直接融资的积极性,截止2016年底,该县已有10家重点上市(赴“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后备企业,其中鸿和生物已在天交所挂牌,计划转板到“新三板”;莲龙纸业、富润建材等完成股改,赛特新材股份公司已获证监会受理,在等待审核及IPO,其它的企业股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 二)银行方面
    连城县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努力转变服务方式和营销理念,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了县域非公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如连城县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创新“无间贷”、“商标权”质押贷款、融资性担保贷款和最高额保证贷款业务,2016年度共为亿达纺织、鸿和生物、天一温泉、新宇钢业、莲龙纸业等非公企业发放贷款23.2亿元,同比上升7.4亿元;连城建行创新“薪金贷”业务,成功为福建省冠成天正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0万元,是龙岩市建行发放的首笔小微企业“信用贷-薪金贷”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该行“税易贷”信贷产品,为纳税信用记录良好的小微企业发放可循环使用的信用贷款,该行还开展专利权质押业务,帮助科技创新型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连城中行“中银甘薯通宝”实现对连城传统产业地瓜干加工行业授信批量化,有效缩短了授信审批时间,该行“林权通宝”业务把林业资源纳入到合格的抵押品行列,及时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连城工行“万家小微企业成长贷”、连城建行“善融贷”、泉州银行“无间贷”等业务,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连城县农村信用社“新农贷”、连城县邮储银行“农村规模经营贷款”等业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农业经营实体的融资需求。
    截止2016年底,连城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其中法人机构2家、支行6家),保险业金融机构16家(支公司4家,营销部12家),证券业金融机构1家,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金额80.71亿元,比年初增加6.13亿元,增幅8.22%,各项贷款金额61.99亿元,比年初增加5.05亿元,增幅8.87%。
    二、金融在支持县域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力度减弱。
    一是随着商业银行“抓大放小”经营策略的调整,基层商业银行信贷权限被上收,贷款投放增速减缓,2012-2016年连城县全县贷款增幅分别为31.3%、23.6%、13.4%、5.6%、8.87%,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2016年全县存款总量增加44.14亿元,贷款总量增加36.02亿元,六年间贷款增量只占存款增量81.6%。2016年底,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新增存款22186万元,但贷款却仅比年初增加11269万元。二是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总量明显减少,如2016年6月未连城县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仅比年初增加2105万元,同比少增9850万元,工行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5416万元,同比少增10947万元。
    (二) 金融机制不够灵活和服务创新不够。
    非公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资金需求上有“用款急、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而银行基本上都实行集约化经营,将信贷管理权限集中,因此,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审批流程等方面,未建立起适应非公企业需求的灵活机制和经营模式,还未能根据非公经济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融资顾问、代理保险等全方位、多形式的金融服务,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不仅制约了县域非公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银行自身中间业务的发展,影响其盈利水平。同时,金融机构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贷款营销观念不强,未积极创新贷款服务形式和贷款营销模式,出现了是银行有资金用不出去,而非公经济企业资金紧缺得不到缓解的状况。
    (三)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使信贷风险加大。
    一是社会信用较低,逃废债务现象时常发生,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2016年底连城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78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00万元,不良贷款率1.23%,比上年同期上升0.5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依法维权难度较大,银行资产依法执行难,受此影响,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持续上升,信贷发放日趋谨慎,贷款有保有压;部分金融机构动态调整贷款审批权限,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二是非公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总体来看,县域非公企业规模偏小,可供抵押的资产有限,组织松散,信用观念差,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科技含量低,市场不够广阔,这些因素使得非公经济实体难以得到金融机构“青睐”,加上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经营业绩不理想,甚至有的破产倒闭,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其放款的积极性。
    (四)非公经济自身制约因素导致融资难。
    一是非公企业存在企业信用评级较低(大部分为A级以下);规模小、资产数量少、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第一还款来源不够真实,大部分企业货款未回笼对公帐户而回笼至个人帐户,银行对企业货款回笼的真实性难以界定和有效监管);有的企业把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其它方面,存在短贷长用现象,违反银行信贷资金使用规定;二是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存在过度融资现象,有些企业涉及隐性民间融资,促使银行承担不可预测的隐性风险;三是银行认可的有效抵押物也较少,无法提供银行认可的增信措施;有的企业达不到绿色信贷政策要求(如制造业小企业无法提供排污许可证等),非公企业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比较困难,加上一些银行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对非公经济企业资信评估的不利因素,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五)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管理存在不足。
    政策性融资机构在运行中出现一些体制、机制性问题,都进入了风险的暴露期和代偿的高发期,截止2016年底,连城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累计为企业担保 17.6亿,共代偿5931万元(其中基金代偿2312万元),在保余额3.7亿元中还隐藏巨大的代偿风险;连城县基金办,担保金额1643.7万元,实际代偿973.18万元,主要原因:一是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善,未提取风险准备金(补偿金),用于代偿支出和弥补担保呆账损失;二是决策机制上不够科学,根据操作流程,贷款的最后审批在政府的管理委员会,而不是专业的金融机构,缺乏从金融专业角度去规避贷款风险性的能力,同时,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三是与金融机构风险共担机制还未形成,银担的风险分担不对称,银行不承担风险,却收取高额利润,让担保机构承担100%的代偿风险而银行却未兑现承诺的放大比例(当贷款风险超过代偿风险时,银行则不履行约定的担保放大倍数,在贷款审批中提高门槛,出现惜贷、限贷现象);四是部分贷款业主经营不善,信用意识不强,贷款未专款专用,造成担保风险大增,不良代偿金比例持续上升,同时依法追偿工作难以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申请法院执行结果收效甚微,至今只收回200万元,而基金办当前的工作重点已被迫把追偿工作放在第一位,放贷工作放在第二位。
    三、优化县域非公经济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加快县域金融改革步伐。
    一是加快建立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要积极实施“引金入县”工程,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在县级设立分支机构或增加服务网点;要积极引进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改造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小额贷款公司、薄利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与发展。二是制定灵活多样的支持非公经济贷款投放考核考评激励机制,如连城县政府制定了《关于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重点考核贷款比例、贷款覆盖率、服务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三是改进支持非公经济贷款的定价机制和开辟非公企业融资的“绿色通道”;四是建立林权收储中心(公司)、不动产、土地经营权抵押收储中心(公司)等机构,促进金融债权的有效维护。
    2.持续推进两个平台建设。
    要不断完善金融与企业信息综合服务网,扩大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企业范围,全面提供金融担保、小额贷款等产品信息和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财务、信用方面的信息(应涵盖工商注册、税务缴纳、财务状况、土地、房产、法院诉讼、环评、专利资质、水电费和企业用工等信息),实现政银企“天天对接”和信息对称,信息更新及时,动态管理,确保信息披露真实、透明和权威;要定期办好政银企合作推进会,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切实解决非公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
    3.推动政府担保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注册资金,连城县因审批流程重叠,正准备将“中小微工业企业还贷应急资金”并入担保中心的资本金,同时每年将县财政部分财产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增加担保中心资本金。二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每年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入一定的风险准备金(补偿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强化对担保资金的管理,改变决策机制,建立贷款以银行最后审核审批为主,杜绝行政人为干预的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互利合作,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并兑现担保放大倍数。四是建议政策性担保机构进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人员进行社会化招聘,以职业经理人形式,实行绩效管理,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良性运转;五是依法做好追偿工作,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出台维护金融债权管理办法,建立 政府、金融、司法部门联络员制度,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加大对金融合法债权的司法保护力度,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4.继续优化县域金融环境。
    一是加大“信用县城”创建力度,在清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工作的基础上,扩大清收范围,努力营造“人人共建良好信用环境”的氛围;二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社会中介行为,加大对非法集资和企业恶意逃废债的打击力度,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企业信用分级预警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三是保障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决策,支持和配合金融机构优化不良资产的各种措施,确保金融债权的有效维护,打造良好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特别是涉及非公企业贷款融资中抵押物解押、不动产登记等事项中要打破按规定工作日办理规定,尽量特事特办,提高效率,方便企业。
    5.拓宽企业多元融资渠道。
    加强企业上市挂牌的辅导,兑现对成功在“新三板”等挂牌上市的企业奖励,不断扩大股权融资,做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推动更多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支持上市公司优化重组,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强资本实力;持续扩大债券融资,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或证券交易所交易,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着力拓宽非公经济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二)银行方面
    1.改进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县域各银行应把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当作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渠道和机遇,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贷款管理制度,一要完善审贷模式,根据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时间急、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简化贷款流程和贷款手续,开辟非公经济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批量运作,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二要单列非公企业信贷计划,留足可贷资源,满足有效贷款需求;要增强对非公经济的信贷管理的灵活性,根据非公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扩大贷款担保抵押物范围,切实解决非公经济贷款担保难问题;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制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优惠利率方案或灵活运用利率浮动政策,减轻非公经济贷款的利息负担。三要加强窗口指导,积极向非公企业宣传金融政策,介绍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理财顾问、资产重组、评估咨询以及其他多种信息服务。
    2.优化结构,加大信贷投入。
    一要加快县域信贷结构调整,要从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退出的同时,把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域非公企业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各银行要相应调整信贷结构比例,在新增信贷总量中确定一定份额定向用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域新增存款应主要用于支持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要加快对县域金融需求的调研分析,创新符合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信贷工具和信贷政策,取消银行“存贷比”和不必要的利率浮动,提高企业贷款 利用率;三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金并申请适当下放部份贷款审批权限,增加授信额度,减少贷款的审批环节,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加大对县域非公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
    3.敢于尝试,扩大担保范围。
    一是构建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以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基础,试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经济实体组建专业融资担保公司。二是积极开展“政银保”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建立政府、银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机制,建议探索将“政银保”机制运行到非公企业。三是探索建立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抵押权金融产品;将具有现金价值的人寿投资保险和分红保险等保单纳入可质押的保单范围,开展农产品预期收益权、应收账款、企业订单抵押业务和部分专用设备、动产质押等金融产品;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积极发放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对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个体经营户,可采取个体经营户联保的办法,方便其贷款;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解决非公企业急需的“过桥资金”。
    4.开发产品,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合理延长贷款期限的金融产品,如连城县信用联社的可循环最高授信业务、福万通普惠金融卡业务;泉州银行、连城县信用联社无需偿还本金的“无间贷”业务和“年审制”贷款业务;连城县农行的“借新还旧”和连城县邮政储蓄银行的家庭农场货款业务。二是针对抵押难无抵押物的金融产品,如连城县建行的“薪金贷”、“善融贷”和“税易贷”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连城县邮政储蓄银行的“税贷通”;连城县信用联社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担保贷款等。三是拓展抵押担保物的金融产品,如连城县农行和杭兴村镇银行的林权抵押贷款;连城县建行、农行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含贴息);中国银行的“中银甘薯通宝”、“林权通宝”品种等。四是拓展政府提供政策性担保的金融产品,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贷款;基金办提供的规模经营财政扶贫小额担保贷款和“政银保”贷款等。
    5.积极拓展,发展中间业务。
    除传统的信贷服务手段外,要积极开办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和递延业务,创新服务手段,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非公企业提供开户、结算、转账、提现、票据的贴现、融资、信息、代收代付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方便其生产经营。
    (三)非公经济方面。
    一是要打造诚信企业,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和银行良好合作的基本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增强信用意识,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促进非公企业树立“诚信为本”的意识。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通过抓管理出效益,重点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资产债务、税收及资金流动等财务信息透明度。三是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和产业品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综合竞争力,积极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自身的良好发展前景来赢得银行的信赖和支持。



工商联 龙岩市工商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福建龙岩市工商业联合会  福建龙岩市总商会  Copyright(C) 2010 lysgs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统计: 18806703
电话:0597-3213969  传真:0597-3213959  电子信箱:gslllq@163.com  工信部备案:闽ICP备10014682号 技术支持:领御商桥